中国水产养殖最早可追溯至8000多年前!三大院士来广州南沙“检验”鱼塘边的渔业研究院,透露这些信息……     DATE: 2024-06-02 01:32:54

中国水产养殖最早可追溯至8000多年前!检验三大院士来广州南沙“检验”鱼塘边的中国最早渔业研究院,透露这些信息……_院士;专家;水产;渔业;广东;广州;南沙_南方+_南方plus

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前排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前排左),水产溯至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前排右)

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前排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前排左),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前排右)

南沙青蟹中的极品“黄油蟹”,每1000只青蟹中仅有两三只,素有“蟹中茅台”之称。近年,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下称“研究院”)团队介入黄油蟹的研究,通过种质调研、饲料研究、制定黄油蟹质量等级评定规则等,未来或能实现黄油蟹自由。

5月9日,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2024学术委员会年会暨粤港澳渔业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花园酒店召开,为广州南沙渔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学术委员会委员刘英杰研究员、张永安教授、王文雄教授、朱新平研究员、秦启伟教授、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副处长陈波、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青峰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华农渔业研究院的科研人员等嘉宾与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参加线上会议。

分子技术突破

水产种业突飞猛进

“中国水产养殖的历史渊源悠长。” 一直以来,大家认为中国水产养殖最早是追溯到2500年前范蠡先生写的《养鱼经》,而桂建芳在分享中提到,2019年,一个国际团队在河南贾湖村8000多年历史的遗址中找到一些鱼骨头,经过专家测量和分析,这些骨头属于养殖鱼所遗存下来,中国水产养殖的历史一下子回溯到8000多年前。同时,桂建芳表示,中国的水产科技也在不断进步,比如基于基因组技术发展,可以精准育种能够精准创制鱼类的优异经济性状和品种,无肌间刺的鲫鱼就是一个突出体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

陈松林强调了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对水产种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半滑舌鳎为例,陈松林介绍,采用性别特异分子标记技术后,其雄鱼比雌鱼规格大30%-400%,雄鱼个体小生长慢的性别差异得到明显改善。他表示,尽管我国的水产产量30多年来一直占全球的60%以上,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水产养殖第一大国,但在10年前却并不是水产养殖强国,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国际水产养殖和遗传育种基础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不够大,地位不够高,创新性不够强。“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鱼类基因组和分子育种研究总体处于国际领先,个别方向居国际领先,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推动我国从水产养殖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王文雄作了《微量元素添加剂在鱼类绿色养殖的应用》,讲述Zn对鱼类代谢的重要作用。

立足南沙,面向全国

成立仅1年科研硕果累累

“广州南沙华南渔业研究院下决心把文章写在鱼塘上,把研究院建在塘头旁,是非常接地气、接水气的一种理念。”麦康森在会议连线中充分肯定这种创新的科研模式,并总结研究院政产学研结合的三大创新点。第一,以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为主体,联系湾区的主要单位进行科技合作,这种顶尖科学家一起共同合作、联合攻关的这种胸怀跟思路,为研究院未来创新成果的产出打下非常好的基础。第二、立足南沙,服务广东,面向全国,针对南沙的主要品种,比如青蟹、麻虾、黄鳍鲷,加州鲈的主要养殖品种进行研究,研究对象把握得好,思路清晰。第三、学科交叉融合、攻坚产业难题。充分利用了华南农业大学学科综合优势,对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有利于渔业学科的发展,也有利于解决关键的产业问题和科学问题。

“研究院在一年当中取得那么多的成效让人震撼。” 包振民在点评环节充分肯定研究院的成果,他强调,研究院要利用南沙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的政策优势,立足南沙,服务全国。同时,建议做好渔业病害研究当中的系统化、工程化的设计,建立水产种业SPF的防御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

“2023年研究院完成高水平科研论文9篇、完成中12篇,申请专利7项(授权1项),完成中3项,进驻教授、研发人员50人次,进驻研究生80人次……超额完成任务。”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秦启伟介绍,作为广州市首家渔业研究院,研究院严格按照三方协议,在广州市南沙区区委领导及区农业农村局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着中央省市区委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重要决策部部署,积极服务南沙的渔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将重点推进 “华农南沙渔业高科技园”项目一期建设,拟打造成为兼具水产种质资源保存,科技研发,养殖模式示范、产业化模式推广,科普功能的智慧化产业园。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秦启伟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秦启伟

王青峰在致辞中着重对南沙渔业产业现状进行介绍,并指出研究院要进一步发挥自身区位及人才优势,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吴坤副教授、但学明教授、赵会宏教授、杨敏教授、刘庆峰副研究员分别就南沙青蟹、黄鳍鲷、小虎麻虾、加州鲈、合方鲫与优质草鱼作项目科研进展汇报,广州南沙智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陈家星介绍湾区农谷循环水养殖创新平台。

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青峰

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青峰

政产学研结合

打造湾区海洋渔业创新中心

据了解,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华南农业大学三方共建的渔业科技创新机构,于2022年5月正式注册成立,是广州市唯一一家渔业领域研究院,也是南沙渔业产业园首家进驻的渔业领域研究院。华农渔业研究院以水产种业为核心研究方向,组建水产育种与种业、水产种质资源与环境、水产病害防控、水产精准营养和智慧渔业与设施养殖等五大渔业创新平台。

目前,研究院聚焦南沙青蟹、小虎麻虾、黄鳍鲷、加州鲈、草鱼、鲫鱼等大湾区重点水产品种,深入调研每个品种存在的问题,如南沙青蟹人工育种技术瓶颈,配合饲料尚未研发成功、黄油蟹产出率低等,小虎麻虾育种难度大,只能依赖天然苗种,饲料仍未攻克,加州鲈病害频发等。结合一线生产的问题,研究院立足脚下,放眼未来进行深入攻坚,以将良种良法、人工繁育、抗病新品种、疾病疫苗、智慧渔业等作为研究方向,打造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移转化。

按照“立足南沙、面向湾区、服务全国”的整体定位,研究院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制度,瞄准我国渔业产业中的实际问题,攻克产业技术瓶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致力于建成以现代水产种业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水产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产业研结合和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培养基地,为推动湾区渔业产业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高质量发展,落实《南沙方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实施“百千万工程”头号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我们非常欢迎更多的科学家、科研院所来到南沙,共同推动南沙海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会上,陈波向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研机构抛出橄榄枝。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副处长陈波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副处长陈波

【作者】杨玲

【通讯员】赵会宏 何天庆

【来源】南方农村报